在特殊时期,不能讳疾忌医,这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,截至1月22日24时,上海累计发现确诊病例16例,其中1例危重症,其余15例病情平稳。另有22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。
而就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,笔者竟然发烧了。在家“硬扛”了两天,仍旧体温不降,今天上午,笔者还是去了离家最近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就诊。一来明天就是除夕了,尽快查明病因,好让身边人和自己都放心;二来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市民,在特殊时期,不能讳疾忌医,这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。到了徐中心,告知预检台的护士自己发烧了,就被叫去了对面的分诊台。带着口罩、穿着一次性隔离防护服的护士取出一个带红外线探头的体温计,放入笔者的耳蜗里。大约五秒钟后,体温计上的液晶屏显示38.2℃。在确认确实发烧后,护士先给了笔者一个医用的一次性口罩让笔者换下普通口罩,随后登记了笔者的姓名、年龄和电话,又询问了是否有去过武汉或者跟那边的人有过接触等相关问题。最后她带着笔者径直走到了位于一号楼对面的发热门诊。事实上,以前笔者也曾在这里的发热门诊看过病,但由护士带着过去的还是头一次。
来到发热门诊,挂了号之后,笔者又被叫去登记了一遍。除了在分诊台登记的信息之外,在这里笔者还被要求告知了家庭地址和身份证号码,当然也免不了被询问了“有没有去过武汉”“有没有接触过去过武汉的人”这两个问题。
这时,进来了一个女医生说她在门口的水池边放了一瓶洗手液,可以让人洗手用。父母抱着年幼的女儿。妈妈:“我女儿发烧。这次病毒小孩不太容易感染的哦?”护士:“没去过武汉也没接触过那里的人?几度?”妈妈:“没有,就去过游乐园,39度2。我们坐过地铁不要紧的吧?”护士:“坐地铁问题不大,我给儿科打个电话,然后你们去儿科看。”中年母亲带着发烧的年轻儿子。在排除了是肺炎之后,母亲继续询问着医生一些注意事项,儿子开始打起了电话,像是打给同事:“我等下打给某某某请个假,就是普通发烧,你们不要慌……”
中年母亲拉着怀孕发烧的女儿。母亲:“还好只是流感,不用慌。”女儿点点头:“但是医生不给我开药怎么办?”一旁的护士:“几个月了?”母亲:“五个月。”护士:“等下进去再问问医生,应该可以开的。”年轻女孩陪着上了年纪的奶奶。女孩:“你是想回家还是住院?”奶奶:“能回家当然是回家,家里的床大,舒服。”沉默了一会儿,奶奶:“我回家你们害怕吗?”女孩:“能让你回去就是没事,别多想。”两人进入诊室。医生:“是肺炎……#之后的对话听不清#”过了一会儿,医生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:“这里有个肺炎病人,白细胞和中性xx都偏高……”挂了电话,医生就让两人去了指定的地点。终于轮到笔者了,一上来还是那两个关于武汉的问题。在开了验血单之后,医生又问要不要再做个CT,当然这个全靠自愿,也有很多来看病的人没有做,“拍个CT就能确定是不是肺炎”。既然来了医院,笔者求个放心,选择了做。
在等待报告的过程中,笔者发了个朋友圈,自然引来各种关心,还有支招——“口罩带了吗?护目镜带了吗?”“没事就赶紧离开医院,别多待”“回去穿的衣服、鞋子和包都要消消毒”……老实说,对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,笔者的印象不是很深刻。但这次,光是走在去医院的路上,就能明显感到与往年春节期间的不同——八成以上的行人都戴着口罩,途经的药房的门口醒目地贴着“口罩、消毒酒精售罄”的纸条……而在医院,几乎所有人都带着口罩,包括医护人员,患者和患者家属。这在笔者的印象里是不多见的。就拿笔者本人来说,以前去医院除了看感冒发烧之外,是从来不戴口罩的。目前,按照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、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说法,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,发作后的4周时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,“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,人的机体识别不了,没有任何抵抗力,特异细胞产生抗体需要2到4周的时间,而这段时间内越早就诊就能越早得到医生的帮助,共同作战,撑过这4周时间”。张文宏表示,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,最终靠的是自身抗体战胜病毒,医生所有的治疗是对症治疗,帮助病人撑过“自身抗体不够”的这段时间,具体手段包括呼吸的支持、全身的支持,包括必要时候炎症非常严重的时候,小剂量短程地使用激素。
事实上,在得知笔者发烧后,很多朋友都发了消息问我“这个时候发烧,慌吗”。其实,笔者并不是很慌,因为综合所有因素,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但面对疫情,任何侥幸都可能夺人性命。首先,及时接收、查看、相信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通告,不传谣,不信谣;最后,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及时就医,得到医生的专业帮助。
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,获得授权!
转载时,须注明作者、出处和微信号